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关于教育、“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巩固拓展教育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统筹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振兴乡村,邵阳学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选派豆制品加工与安全控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赵良忠牵头的“青菽”科技创新团队,先后在湖南、贵州、云南等地区开展豆制品产业帮扶工作,成效显著,获得帮扶地区政府、企业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豆制品是我国的一种传统食品,品种丰富多样,加工工艺各有差异。过去,豆制品加工大多采用传统生产工艺,技术设备延续传统手工操作或仅部分采用机械化替代,整体水平落后。近十年来,为提高大豆的经济价值和农民种植大豆的热情,同时解决城市豆制品供给问题,我国加大了传统豆制品加工技术和装备现代化的攻关研究,豆制品加工技术得以迅速发展,诞生了一批以豆制品机械装备制造和豆制品技术创新为主的企业和科研团体。
为提升我国豆制品产品品质和食品安全水平,“青菽”团队一直致力于传统豆制品的产业化研究,经过多年技术攻关,在豆制品加工与安全控制理论、工艺技术和装备创新、综合利用研究等领域均有突破,研究水平居国内同类研究机构前列;与此同时,紧盯豆制品行业技术革新和国家乡村振兴需求,扎根湖南,远赴贵州、云南等边远地区为200多家豆制品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围绕豆制品走出了一条“高校+政府+企业”的产业帮扶新道路。
豆制品种类很多,企业生产规模大小不一、主打产品各具特色,对生产技术和装备需求各不相同。为了解豆制品生产企业的现状和需求,学校派遣“青菽”团队师生先后多次前往湖南乡乡嘴食品有限公司、湖南省武冈市华鹏食品有限公司、武冈市法新豆业有限责任公司、贵州乐豆坊食品有限公司、云南石屏先农正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云南石屏豆制品产业园、云南开远豆制品产业园等实地调研,发现小作坊式生产模式多、传统豆腐生产装备落后、工人劳动强度大、生浆工艺生产的豆制品豆腥味重、酸浆豆腐质量不稳定、卤豆干卤制时间长、产品同质化严重、废水废渣排放量大等问题难以解决。
为切实解决豆制品产业化的技术瓶颈,团队师生潜心科研,对豆制品加工与安全控制关键共性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为解决大豆生浆制品豆腥味重的问题,开发了二次浆渣共熟制浆新技术。该技术包含浆渣二次共熟、螺旋式挤压分离和微压煮浆等核心工艺及装备,既降低了豆腥味,又提高了蛋白、脂肪和多糖溶出率,豆浆中大豆蛋白适度变性,致使其与大豆多糖和磷脂小分子重组形成新蛋白质粒子,突破了传统豆制品的制浆工艺理论,显著提升了我国豆制品产品品质和食品安全水平。
其次,为解决传统酸浆豆腐质量不稳定、工人劳动强度大的问题,团队成员通过从传统豆清液中分离关键微生物,获得酸浆生产系列菌种,研制出全自动酸浆发酵系统,用现代生物发酵技术制备的酸浆质量稳定;突破传统大豆蛋白凝胶形成的盐桥理论和等电点原理学说,提出酸酶协同机制,并以此为基础发明了酸浆全自动点浆装备,破解了酸浆豆腐古老技艺的科学密码,使中国特有的酸浆豆腐从传统手工生产进入自动化、工业化生产,提升了我国豆制品产业技术和装备水平。
再次,为解决湘派卤豆干卤制时间长、微生物数量高的问题,学校与豆制品装备制造企业合作,利用真空闪蒸原理,通过“微压-真空-高温-低温”脉冲,发明了休闲豆制品智能化卤制工艺与设备。设备占地减少70%,微生物减少2-3个数量级,生产时间缩短75%,生产成本大幅降低,引领中国豆制品卤制技术进入工业4.0时代。
最后,为减少豆制品加工废渣废水的排放,“青菽”团队利用闪蒸干燥技术将豆渣制成豆渣粉,开发出了饼干、面条、冰淇淋、一次性餐具等副产物产品,从而解决了生产过程中豆渣难以利用的难题;并对苗、侗传统产品酸汤进行研究,采用多菌株协同发酵技术,将豆清液与果蔬混合发酵成酸汤,成功替代酸汤传统发酵方法,既提升了酸汤生产的技术水平,又解决了豆制品生产企业的废水处理难题,显著提高了豆制品加工副产物的利用率,引导中国豆制品行业绿色、清洁、低碳生产。
为深化产学研合作,促使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学校先后与诸多豆制品企业如湖南金福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君益福食品有限公司、湖南乡乡嘴食品有限公司、华鹏食品有限公司、法新豆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建立合作关系,并成立了湖南省豆制品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2019年12月,受武冈市特色产业开发办委托,承担了“年投豆量为12万吨、投资1亿元豆制品项目市场调查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任务,对武冈市豆制品创新集聚产业园规划建设提出指导性意见,引领武冈豆制品产业从粗放分散向集约可持续发展转变。
“青菽”团队完成了《邵阳市“十四五”食品药品安全规划报告》编写任务,牵头编制了湖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酸浆豆腐生产卫生规范》和云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石屏臭豆腐生产卫生规范》、《云南石屏臭豆腐安全标准》,指导豆制品企业规范生产。
产业扶贫不完全等同于产业发展,它是以产业为基础,以扶贫为目的。经多年实践,“青菽”团队以豆制品省重点实验室为平台,以企业为主体,逐渐探索出一种“高校+政府+企业”的产业帮扶模式,通过内引外联,整合资源,建立靶向帮扶体系,带动豆制品产业发展,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经济,振兴乡村。
以贵州省镇远县清溪镇乐豆坊产业帮扶为例:2018年初,邵阳学院派遣6名“三区”科技特派员前往贵州黔东南参加科技扶贫。经调研发现,贵州省为振兴乡村,大力发展一村一产业。清溪镇豆制品加工企业乐豆坊,希望做大做强,但缺乏规模化生产的技术和装备;而当地政府期望以产业扶贫为抓手,以项目为依托,培育乡村支柱产业,希望高校充分发挥专业和人才优势,对乐豆坊进行产业帮扶。随后,“青菽”团队对乐豆坊进行实地勘察,为其设计并引进豆制品生产线、培训员工、安装调试设备,促成了乐豆坊豆制品生产线的建成投产,通过产业帮扶促进当地农民原地就业和增收。
为促进云南石屏豆腐产业发展,云南省科协成立了专家服务站,聘请赵良忠等5位作为科技服务专家,实施定点产业扶贫。其中,酸浆豆腐和臭豆腐产品标准化生产工艺在云南石屏尚古堂豆制品发展有限公司应用,2020年、2021年科技成果落地转化项目销售收入分别为2666.89万元、2384.23万元,有效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贵州酸汤属于当地少数民族的特色美食,尤以贵州黔东南、黔西南及黔南苗族、侗族制作的“白酸、红酸”风味更为独特。酸汤在餐饮、快消食品等行业市场需求强大,但酸汤工业化程度低、产量有限。为此,“青菽”团队因地制宜,将纯种发酵生产豆清液与苗、侗酸汤生产工艺有机结合,开发的酸汤发酵技术和智能化酸汤发酵生产线在贵州亮欢寨餐饮娱乐管理有限公司转化落地,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据统计,亮欢寨公司2017年白酸汤、红酸汤的年销售收入分别是3597.2万元、1944.0万元,2019年销售收入分别增长至4057.9万元、2598.0万元。
此外,酸浆发酵、自动点浆技术和自动卤制技术在劲仔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应用投产,2020年、2021年、2022年产品销售量分别为4614.98吨、6715.46吨、6912.42吨,销售额分别为10462.77万元、16556.46万元、17457.34万元。研究成果先后荣获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湖南省科学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学校与多家豆制品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从学以致用的理念出发,先后建立了“北京康得利-邵阳学院豆制品联合基地”、“重庆羊角-邵阳学院豆制品联合基地”、“劲仔集团-邵阳学院豆制品联合基地”,为豆制品设备制造企业和豆制品生产企业培养创新人才,进一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
与此同时,学校建立了中国豆制品工艺师培训中心,除了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创新精神的学生外,还通过师徒结对、现场技术指导、举办专题讲座、开展专题培训等形式,加强对帮扶企业人才的培养,为豆制品企业提供教育、人才和技术帮扶,为企业发展提供保障。
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青菽”团队师生凝心聚力跟党走,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解民生、治学问,认真将社会服务与课题研究、成果推广、产业帮扶紧密结合,坚持豆制品加工与安全控制创新研究。近五年,该团队承担了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贵州省重点支撑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20余项,纵向经费累计1000万元,发表论文2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8项,开发新产品14个,出版专著4部;申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共计30余项,编制标准3项,获得省级、国家级科技奖项4项。2023年,该团队发明的浆渣共熟制浆、酸浆生产、全自动点浆生产酸浆豆腐的创新技术亮相CCTV-10《豆腐传奇》专题纪录片,反响强烈,为豆制品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学校充分发挥专业学科优势,为邵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文化和人才支撑。“青菽”团队服务的邵阳企业年总产值超过十亿元,使湘派豆干在全国休闲豆制品市场的占有率从不到30%提升到了40%,有效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另外,团队研究成果在劲仔集团、达利集团、深圳尚古堂、北京康得利、河南豆状元、河南卫龙、湖南金福元、湖南君益福、湖南九盛、湖南恭兵、新宁满师傅、武冈华鹏、湖南乡乡嘴、贵州乐豆坊、福建银祥等30余家豆制品企业推广应用,每年节水近400万吨,新增产值数十亿,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2018年,学校选派“青菽”团队成员担任贵州省“三区”科技特派员,协助企业申报贵州省科技项目3项;2020年起,深入云南石屏园区企业调研、咨询,开班授课,解决技术问题40多项、牵头制订地方标准2项;2021年,学校与武冈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了首届中国豆制品加工技术创新发展论坛,论坛共享科研创新成果,培育豆制品产业发展新动能,探索产业化合作新模式,深化豆制品产业交流新机制,吸引了多家媒体报道。
过去五年,“青菽”团队勇担使命,热心参与湖南、云南、贵州等省政府组织的科技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和人才优势,围绕产业振兴发展需求,深入中小企业、村镇作坊提供科技服务,解决生产难题,带领当地豆制品企业从“小作坊式生产模式”过渡到“自动化、机械化生产模式”,促进豆制品产业研究和合作向全方位、多层次和宽领域的方向发展,服务成果得到当地政府、企业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未来,邵阳学院会一如既往地发挥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优势,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青菽”团队将秉持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理念,继续开展豆制品加工技术与安全控制、产品研发与供应管理、智能装备创新研究,为农业农村发展增动力、添活力;以豆制品加工与安全控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豆制品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豆制品工艺师培训中心为平台,加强校企合作和成果转化,进一步将产业帮扶范围从湖南向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河南等省份拓展;配合政府大力发展农村实体经济,培育农村支柱产业,带动大豆生产与加工实现增产提质,持续稳定发展壮大乡村经济,激发群众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振兴乡村经济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