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手机上的电子日历成为最方便的计时器后,传统的挂历已经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
店面只有20多平米,里面摆满了各种红色台历,墙上也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大挂历。
店主是一位78岁的大爷,他已经在这里坚守了40多年,只希望可以找到一个接班人。
最早出现在上世纪的40年代,随着彩色印刷术的越来越完善,挂历的图案和形状也有了很大的改变。
对于很多普通普通家庭而言,挂历既是一种观看时间日期的工具,也是一种最好的装饰品。
改革开放之后,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挂历几乎成了家家户户的必备物品,尤其是每年新年的时候,几乎是一个潮流品。
而北京的金大爷一家也从那个时候就开始了卖挂历,金大爷的弟弟妹妹也都是靠卖挂历为生。
一开始的时候,金大爷是在平安里卖杂志和挂历的,那时候的生意十分好,后来搬迁之后,就专门做了挂历店。
在金大爷的挂历店中,不仅仅有每年新出的挂历,还有上世纪的各种具有纪念意义的挂历。
店门口一幅红色对联:“中国挂历文化传承,网红金大爷挂历展”。听上去并不对称,却很好地表达了店里面的主要商品。
一进门就是一个美人挂历,大大的美人在挂历上看起来格外有风情,这个在曾经成为了许多人的首选挂历,风靡一时。
而在挂历边上,一个手写的“你好,Hello”展示了金大爷对到来的客人的欢迎。
两边的墙上都是各种图案的大挂历,风景图、美人图、肖像图等等,中间还有台子,上面都是红色的小挂历,喜庆又精致。
而对于自己店里的挂历,金大爷十分自豪地展示了收藏品,原来很多上世纪的挂历是一些有收藏习惯的人专门想要买的。
而金大爷对于这种挂历,统称为艺术品,岁月的流逝让曾经的物件有了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价值。
但是对于金大爷而言,最赚钱的还是单位统一定制,这样既是价格低,但是还是十分有利润。
可是随着挂历在日常生活中的消失,不仅挂历店的生意做不好,制作挂历的厂家也越来越少。
当曾经的老人逐渐老去,金大爷的挂历店也成了一个老古董,是年轻人很少涉足的地方。
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劳动人民的生活,到七八十年代的话语,九十年代的山水画。本世纪初的明星美女等等。
从2017年开始,金大爷就专门准备了一个留言册,用来让客人记录自己的感受。
如今7年过去了,留言册已经被使用了一大半,里面有各种不同的语言,英文、阿拉伯文等等。
对于很多国外的游客而言,这个20多平方米的小店里面可以看到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最真实的生活。
但是对于金大爷而言,如今年迈的他已经力不从心,看着同行一个个倒闭,金大爷也很忧心自己小店的未来。
今年,腿脚不便的金大爷已经没有办法出门迎客,只能靠着监控迎接进门的客人。
金大爷对于店铺的未来十分担忧,希望能找到一个继承人,可以接班这个店铺。
而金大爷的孙子金宇如今是一名大学生,只有20岁,只要有空就会到爷爷店里帮忙。
金大爷在找不到接班人的时候,将自己的目光放到了自己孙子身上,希望年轻的孙子可以接手这家店铺。
对于爷爷的希望,金宇也表示理解,他自己也有接手的想法,希望可以接手店铺,继续坚守下去。
因为年纪大了,金大爷的店铺在下午四点就打烊了,之后就回家给自己老伴做晚饭。
已经70多岁的金大爷每年靠着卖挂历的收入有八万左右,听起来十分富裕,但是这20平米的小店一旦出租出去,仅仅是租金最低也有十万块。
之所以能够坚持几十年卖挂历,也是因为年轻的时候金大爷就有个梦想,希望那个开一个挂历博物馆,这也是金大爷一直收集老挂历的原因。
但是随着身体的的逐渐衰老,金大爷也将自己的梦想寄托在接班人身上,希望可以让挂历店继续开下去,成为百年老店。
像金大爷这样的店铺在中国还有很多,因为科技的发展,很多曾经的日用品已经慢慢退出了我们的生活。
但是幸运的是有金大爷这样一批坚守的老人,让我们在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年代还能有回忆过去的机会。
参考资料:1.新京报:《皇城根儿78岁“挂历金大爷”:想找接班人!》2024-12-052.光明网:《78岁店主坚守,“北京最后一家挂历店”》2024-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