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初,我们在宋庆龄的遗物中整理出了三种名片,一种是英文花字体的“孙逸仙夫人”;一种是英文印刷体的“孙逸仙夫人”;一种是中文竖排的“宋庆龄”。我们大家可以想见,她所保存的,其实就是承载着一段生命的沉重的回忆。
1922年6月16日,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在广州发动武装叛乱,炮轰,企图将孙中山、宋庆龄置于死地。当时宋庆龄正怀有身孕。但她首先保护孙中山化装脱险,自己则留在粤秀楼吸引火力。坚守六个小时以后,宋庆龄凭藉一名卫队长、两名副官的保护,在枪林弹雨中侥幸突围。但由于紧张和奔波,她失去了自己的孩子。脱险后,她到了香港,然后乘船回到上海。
9月15日,她写信给在美国留学时的朋友亚历山大德拉?曼?斯利普(呢称“阿莉”)。在这封信的开始部分,她叙述了自己的遭遇。她说:
“我于六月二十五日回到这里。由于我在广州身受了一场可怕的经历,我非常紧张不安。我不得不保持完全安静和休息。我经常想到你,不知道你是否收到了我的上一封信。那是在我的房子遭到炮击前几天写的。我所有的东西都丢了。所有我的皮衣、服装和首饰都被士兵抢去,事实上我们所有值钱的东西都丢了。但是感谢上帝,我们没受到伤害,还能再度在我们自己的家里生活和呼吸。虽然我们的东西都丢了,我们取得了道义上的胜利,公众舆论从来就没像现在这样强烈支持我们的事业。”
“你可以帮我一个忙吗?我需要一些新式的名片,你能否立即向蒂法尼的商店或其他好的雕版印刷店为我定制二百张名片。请你选择简单朴素而又美观的式样。名片只印名字:孙逸仙夫人。
请把发票寄给我。我希望你一有时间便帮我这个忙,因为我迫切地需要这些名片。”
在信结尾的署名、日期之后,宋庆龄又缀了一段话,其中较为重要的一句话是:“请在十二月之前把名片寄给我。”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宋庆龄当时只有32岁。她沉浸在深深的悲痛之中。1926年4月16日,她写信给阿莉。信中说:“现在我的思想仍是痛苦的。面对经受的可怕损失,我的悲痛非但并未减弱,而且有增无已。
但是我试求忘掉我自己,投身我丈夫毕生的事业,就是实现一个真正的中华民国。
“我有一个要求,你能否为我在最好的商店里定制一些名片?这些名片周围应有黑边。因为根据中国的习惯,这是这三年内我将使用的惟一的一种。
请让文具商印好后立即用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办法寄给我。这里的名片印得不好,所以我总是从美国定制。”
解放前,宋庆龄曾经使用过一种中文名片,上面只有竖行排列的三个字“宋庆龄”。有些时候,她也在别人的名片上写上她的名字,以表示她的存在。1936年11月,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七位领袖被秘密逮捕。宋庆龄经过多方奔走都未能援救“七君子”出狱。1937年6月,宋庆龄和何香凝等16人发表《救国入狱运动宣言》,要求与七君子同服爱国罪。7月5日,宋庆龄与其他救国入狱运动发起人赴苏州高等法院,自请入狱。宋庆龄、胡愈之、诸青来被推为代表,与高等法院院长谈判。国母的这一激烈行动,立即在国内掀起轩然,并最终迫使当局释放了“七君子”。在会见法院院长时,宋庆龄将自己的名字签在诸青来的名片上。这张意义重大的名片,现存苏州革命博物馆。
2004年初,我们在宋庆龄遗物中整理出了三种名片,还同时找到了一块印制名片的铜版。这块铜版装在一个纸袋里,纸袋上印的英文是“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印版划伤,请放在袋内保存。”纸袋放在一个深蓝色的硬纸盒里,盒盖上印着“Virginiacowper”。这个铜版正是雕版,上面雕着花体的反字“孙逸仙夫人”。
所谓雕版,又称雕刻凹版,是一种最古老的制版方式。它是将文字刻成凹槽,印刷时全版着墨,然后刮净版面,使油墨仅存在凹槽内,再把纸放到版上加压,使油墨将文字印在版面上。
显然,我们找到的就是1922年阿莉为宋庆龄定制的印版。然而,我们没能找到带黑边的名片。
据宋庆龄身边的工作人员讲,解放后她基本上不使用名片了。但她仍精心收藏着这三种几十张名片和这块印版。我们大家可以想见,她所保存的,其实就是承载着一段生命的沉重的回忆。
今天,掂起这块重重的铜版,还是会使我们想起很多、很多。(来源:北京晚报)